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行业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政策解读及专家解读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政策解读及专家解读
1884    2022-07-31 16:19:02   来源:医政医管局  作者:医政医管局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十四五”时期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指标》),供地方按照属地原则对辖区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评价指标》出台的背景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实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必须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提出建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有机结合。2021年我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提出进一步建立评估机制,研究形成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年度评估当前,公立医院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关键期,要抓好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落实。通过对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各医院充分认识和全面贯彻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各项要求,为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和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

评价指标》紧密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进行设计,并与全国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工作有机结合,按照指标精炼、可操作、可衡量的原则,制定了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五个方面的指标。

(一)党建引领。通过评价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情况,确保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通过评价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和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推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夯实党建工作责任,以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意见》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的工作要求。

(二)能力提升。通过评价专科能力、住院患者重点监测病种覆盖率、医疗质量指数等,引导公立医院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改进医疗质量,补齐专业专科短板,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现了《意见》中“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与“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的工作要求。

(三)结构优化。通过评价手术结构和收支结构,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引导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体现了《意见》中“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与“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工作要求。

(四)创新增效通过评价智慧医院建设、科研经费、百元收入能耗占比、费用消耗指数,引导公立医院不断提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现了《意见》中“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和“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的工作要求。

(五)文化聚力通过评价满意度,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建立完善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体现了《意见》中“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的工作要求。

此外,增加了体现中医医院特色的指标,有针对性地引导公立中医医院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三、下一步推动落实的具体要求

针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国家负责做好顶层设计,并指导各地方结合实际具体实施。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要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抓手,切实落实文件各项要求,做到与绩效考核等工作有机结合;要因地制宜开展评价工作,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医院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专科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增强运营管理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持续健全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发挥大数据优势,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对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指导,挖掘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十四五”时期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专家解读一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梁廷波

近日,为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研究制定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相关指标基础上,围绕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五方面内容建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医疗服务能力构成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涵盖专科能力、医疗质量、重点病种、医疗效率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等,各指标内在逻辑互联互通,评价维度丰富,瞄准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必须聚焦与持续“发力”的各个关键节点,具备良好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一、增强专科能力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公立医院强不强,关键看专科。国家已依托各省市高水平医院形成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布局,突出了长期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专科病种救治能力导向。“十四五”时期,国家进一步铺开重点专科建设,逐步补齐基层专科能力短板,重点提升肿瘤、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感染等专科主要病种诊治水平。专科能力指数按疾病病种分类,将病种例数、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相关参数纳入专科能力考核体系,正确引导公立医院专科建设方向,推动专科技术水平、病种质控水平持续提升。

二、夯实医疗质量安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守住医疗质量安全的底线,就是守住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抓住医疗质量安全的每一个要素,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始终看齐最高标准最高要求,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看病看的安心放心。医疗质量指数紧扣择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风险组死亡率、RW值与CMI值等关键指标,既着眼于手术技术规范,也着眼于日常诊疗管理;既强调基本医疗服务品质保障,也强调急危重症诊疗能力提升,充分体现了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中的共同遵循。

三、保障重大疾病救治需求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

公立医院尤其是高水平医院应当始终聚焦并满足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及感染性疾病领域常见病多发病与各类急危重症救治需求。住院患者重点监测病种覆盖率实际上框定了公立医院的重点业务范畴,明确公立医院的运行轨道,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公益属性,做好业务发展规划,结合单病种医保支付杠杆的调节功能,促使医院在提升重点监测病种的诊疗水平与收治能力上下功夫,在优化调整病种结构保障重大疾病救治需求上下功夫,真正把好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挥公立医院职责担当。

四、优化医疗服务效能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抓手

重大疾病与急危重症诊疗技术能力评价要做到技术应用规范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不仅要能看病,看好病,也要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时间消耗与资源消耗,确保有限的医疗资源满足更多患者高水平诊疗需求,实现看病就医“又好又快”。时间消耗指数按照不同DRG组数统计住院时长并与区域平均水平作比较,其内涵仍在于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模式持续改进,促使公立医院更加自觉的落实加速康复、多学科联合诊疗及临床路径管理等一整套优质理念,同时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优化就医流程,在看病就医全过程实现智慧服务与管理。

五、重视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重视青年医生综合素质培养,拓展临床思维,锤炼临床技能,才能不断适应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理念变革的趋势,真正造就保障人民健康的新一代医学人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效果评价旨在强化公立医院作为“住培”基地的使命感与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师资遴选、培训、考核标准和带教规范,有效落实好“住培”医生的待遇;同时,通过指标考核进一步落实“住培”医生结业后达到“两个同等对待”,充分调动“住培”医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使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成为每一位青年医生茁壮成长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突出能力建设第一要务,在打造医疗服务能力体系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全面提升医疗技术、质量、人才等核心能力,形成以评促改的常态化机制。中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更加宽广!



专家解读二

创新赋能公立医院提质增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樊嘉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提高医疗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效率,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以下简称《评价指标》),围绕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5方面内容建立指标体系,引导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其中,“创新增效”部分融合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和“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的工作要求,设置了智慧医院建设成效、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项目、费用消耗指数和万元收入能耗占比等指标,强调了一个关键问题,引导了后续发展方向。

一、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是创新

2021年2月,席大大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在总体要求中明确,要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帮助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增效。

国家在体系创新层面已经做了很好的统筹安排,正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技术创新方面,用“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考察了公立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在模式创新方面,用“智慧医院建设”考察了公立医院在智慧化时代的创新运营方法。在管理创新方面,用“费用消耗指数和万元收入能耗占比”考察了公立医院的创新管理结果。《评价指标》提出的指标从微观角度考察了创新对提质增效的关键性效果。

二、创新引导提质增效的发展方向

(一)推进智慧医院建设,通过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智慧医院建设近年来,各地不断推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医疗流程更加便捷,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医院管理也更加精细,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意见》关于“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的工作要求中,明确要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从《指标体系》中对“智慧医院建设”指标的计算方法(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公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等综合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即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和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是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旨在引导公立医院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医疗机构间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基于上述要求,建议智慧医院建设一是要聚焦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加快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等智慧服务软硬件,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水平。提供智能导医分诊、诊间结算、移动支付、院内导航、检查检验结果推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线上服务,积极推进转诊服务、远程医疗、药品配送、患者管理等功能建设与应用,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提供更为系统、安全、连续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二是要聚焦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通过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为公立医院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提高医疗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三是要聚焦应用智慧管理手段。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平台和诊疗信息数据库,积极拓展智慧管理创新应用,聚焦数字赋能,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医疗等跨行业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丰富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场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四是要聚焦医联体内同质化管理。医院“智慧服务”和电子病历的分级和医联体同质化管理息息相关,要更加注重医院各个部分的互联互通,通过同质化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争取科研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科技水平。

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的某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新阶段,但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和发展水平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及国家战略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在《意见》“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的工作要求中,明确面向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医药卫生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产出。强化科研攻关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支撑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健全职务发明制度。基于上述要求,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直接反映了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科研项目是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量化体现,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桥梁,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争取医院科研项目经费,有助于完善研究基地与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公立医院要强化自身对科技研发全方位保障,通过健全完善科研评价制度体系、加强研究体系与平台建设、着力培养多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措施,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科研创新环境。

(三)推进精确化管理,通过管理创新提升运营效率。

费用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反映的是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费用,万元收入能耗占比则是考察医院节能降耗情况的重要指标,二者均为评价公立医院内部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化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模式的推行,节约费用成为医患双方的共同诉求。诊疗费用作为医疗过程中资源消耗的集中表现,不但能够反映医院的诊疗决策水平,同时也能够反映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在《意见》关于“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能效”的工作要求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步建立病种组合的标准体系,形成基于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通过运营管理标准建设,健全和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效率,节约费用,实现医院运行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向。基于上述要求,费用消耗指数通过计算医院DRGs/DIP组患者住院例均费用与区域同DRG组例均费用的比值,衡量特定病组下医院内部管理效率在区域范围内的相对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各DRGs/DIP组费用比值按医院病组结构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反映医院整体运营能力在区域范围内的相对水平,形成对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整体性评价。指标引导医院在保持合理的疾病DRGs/DIP分组基础上,持续提升病案首页内涵质量,通过主动分析同组疾病费用结构,比较发现医院改进和控制费用结构的方向,降低不合理不必要的费用,尤其侧重药品和耗材的费用降低,切实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诊疗效率,促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万元能耗收入占比。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铺开,公立医院运营面临严峻调整,亟待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以保障医院良性运行。推动医院万元能耗收入占比逐步降低,可以促进公立医院更加注重能耗节约与费用控制,提升内部资源的配置效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中,明确实施医院管理提升行动,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水平,建立基于数据循证的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探索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建设后勤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基于上述要求,公立医院要建立成本核算模式支持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节能降耗,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有效提升医院运行管理效率,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

设立考核指标的目的是引导正确的工作方向。《指标体系》中这4项指标能够客观地考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创新增效的情况。指标均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平台提取,数据易得也不增加基层医院统计负担。管理者可运用这些指标很好地评价和引导医院的创新增效,持续推动我国公立医院持续高质量发展。




专家解读三

明确方向,优化结构

扎实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北京协和医院  

近期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紧密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定位,为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提供了政策指引。文件从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等五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指标精练、导向明确、体系科学,且易于衡量、操作性实践性强。

公立医院高质量展涉及多方面部改革,尤其是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关键也是难点。本次发布的《评价指标》进一步明确了医院结构改革要点,在“结构优化”一级指标下设置了4个二级指标,分别从能力结构、收入结构、支出结构等方面明晰了医院的重点任务,对于提升医院技术能力、完善服务模式、探索管理创新,提升新效能,引领新趋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持续优化能力结构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基础上,《评价指标》设定了对“三和四级手术占比评价,考虑到不同医实际情况,别是综合医院的医疗业务患者需求,以推动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同时,《评价指标》继续关注微创手术等新技术开展,鼓励公立医院利用现代医疗器械技术减轻患者。目前,协和正探索建立全院统一的医疗资源调配中心,扩容日间手术,健全资源评估配置机制,推动诊疗模式创新,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二是改进医疗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收入结构医疗收入结构不仅反映医院运营状况,也体现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评价指标》沿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指标,并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旨在加强内部运营管理。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医改进程,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调整医务人员技术劳务项目价格,探索建立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步入快车道。根据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监测数据,试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实现显著提高。拿协和来说,医院始终强调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发展,严控药品和耗材不合理使用,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诊疗行为,运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三是完善薪酬分配体系,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主体,薪酬分配关系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人员经费占比评价的不仅是规模数量,更是结构质量。《意见》对公立医院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实“两个允许”提出了明确要求。《评价指标》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人员经费占比”指标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固定薪酬占比”的评价。公立医院要建立更加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进一步突出保障功能,体现医务人员岗位价值、知识价值;同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突出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服务质量等,鼓励探索创新。以协和为例,近年来,医院坚持“病人满意、员工幸福”的办院理念,建立了“综合+KPI+单项”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兼顾保障性和激励性,关键指标根据年度重点动态调整,充分调动了全院热情,并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收入结构支出结构逐年优化,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突显。

公立医院应以此为契机,主动拥抱改革,提升服务能力,践行社会责任,为构建我国公立医院质量发展新格局、维护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