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由尊龙凯时股份发起的“全面软肝,消除硬化,中医药传承之旅”学术会议拉开帷幕。会议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充分发挥民族中医药产业优势和作用,共创健康中国。
首场会议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邀请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杨永平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山东省立医院任万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双锁教授针对近期发表的复方鳖甲软肝片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成果、《原发性肝癌三级预防共识》进行重点解读,与会专家、学者就肝纤维化肝硬化治疗新方案、肝癌防治等热点问题深入交流讨论。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杨永平教授
杨永平教授指出,尽管国内外指南对于慢乙肝患者的治疗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HBV复制,防止疾病进展和HCC发生”。然而,目前国内外从肝纤维化到肝硬化及伴有明显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肝癌的发生率也没有明显的降低。
面对这样的临床问题,杨教授团队牵头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抗病毒药物的中西医结合的“双抗”治疗方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尤其是“十三·五”重大专项成果于2022年8月在国际肝脏病学领域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正式发表,成果显示:软肝片+恩替卡韦治疗治疗5年,肝纤维化逆转率为76.7%;7 年累积 HCC [肝脏相关死亡] 发生率为 4.7% [0.2%],显著低于 ETV 组的 9.3% [2.2%],且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注意的是,与 ETV 治疗组相比,ETV+软肝片治疗组在第72周即使未实现纤维化转归患者,HCC 发生率依旧显著降低,这对HCC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慢乙肝“双抗”治疗策略提供了最高等级询证。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南月敏教授
南教授指出,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纤维化是肝癌发生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十三五专项历时9年的高水平研究也证实“双抗”疗法可同时抑制病毒复制和阻止肝纤维进展,是目前可及的进一步降低肝癌发生率的有效策略。这其中,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阻断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因此本共识中特别提出了在HCC根治性治疗后使用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代表的中医药,可以有效预防HCC复发的治疗建议。
山东省立医院
任万华教授
任万华教授谈到,肝硬化和肝癌是慢性肝病最常见的不良预后,且病因学相对复杂,而在中国病因学相对集中:77%的肝硬化、90%的肝癌都和乙肝有关,80%的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单纯针对病因治疗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慢乙肝,即使使用最新抗病毒药物,乙肝病毒依旧无法彻底清除;而即便是丙肝,目前可以彻底清除病毒,一旦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依旧显著增加。因此,尽早控制肝脏纤维化发展、促进肝硬化逆转才是降低终末期肝病发生的关键,而中医药在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党双锁教授
党双锁教授表示,之前很多人认为一旦肝硬化形成即不可逆转,但十二五十三五结果证明:终末期肝病在规范的、尤其是在抗病毒+抗纤维“双抗”治疗基础上就可能出现奇迹,有可能实现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逆转,还能降低肿瘤的发生。而作为医生,如何教育患者、规范管理患者接受长期、正规的“双抗”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终末期肝病治疗我们要有信心,而对于肿瘤治疗方面要时时保留戒心、尽早发现、降低肝癌发生率,也是作为临床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徐小元教授
徐小元教授总结,肝硬化肝癌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虽然抗病毒治疗可及性大幅提高,但肝硬化、肝癌5年发病率并未降低,究其原因,是在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疗程不够,杨教授团队的临床研究成果提示我们,抗肝纤维化肝硬化是长期过程,一个有效的疗程应当至少达到1年~1年半,甚至5年以上,才有可能对降低肝癌发病率产生作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的学术成果能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并用现代研究的方法、体系,证明了中医药在肝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回答了“中药如何有效、为什么有效、如何使用”的问题,为慢性肝病的精准治疗开辟了新道路,也提升了中医药在国际学术界中的地位。希望各位同道齐头并进,不断发现、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也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去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向我们患者、向健康中国给出掷地有声的回答。